7年前花费85.25亿元成本买下的17宗土地,在开发6年后才发现其中14块土地存在严重污染。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家嘴”)11月4日的一份诉讼公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该事件并非简单的公司之间的纠纷问题。随着更多细节披露,案件在11月8日迅速冲上热搜,而令广大网友们“吃瓜”的重点有三:
一是太平洋在线xg111陆家嘴怒告五家单位,其中更涉及江苏政府工作部门。陆家嘴在公告中透露,下属子公司因土壤污染问题,将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钢集团”)、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苏州市苏城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告上法庭,近日收到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书面案件受理通知书;
二是陆家嘴索赔金额高达100亿元,据业内人士估算,该场官司的诉讼费用可能高达5000万;
三是14宗严重污染的土地引起了市场关注。2016年陆家嘴买的地但直到2022年才发现有污染的土地,此时大批商业已经建好,其中污染物是否对建筑工人造成影响?工地作业长达6年为何没有发现污染超标的问题?提起诉讼前,是否尝试过其他处理方案?等等疑问随之而来。
针对上述问题,11月8日,陆家嘴公司证券事务部回复南都·湾财社称:“有关土壤污染纠纷事宜,我太平洋在线手机版xg111企业邮局们在公告里都披露了,目前不接受采访。关于已交付的雷丁学校等项目情况,从信披角度我们不需要公开。后续事情有进展我们会做公告的。”南都·湾财社也致电了上述5名被告,但截至发稿前,电话未接通。
多位业内人士向湾财社记者表示,“毒地”背后牵扯到复杂的利益,沪苏两地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理性处理相关问题,防范产生后遗症。
斥资85亿竞价222轮
陆家嘴买到14宗“毒地”?
事情源于陆家嘴7年前“走出去”的战略决策。
2016年,陆家嘴指定控股子公司佳湾公司和佳二公司(通过信托计划)组成联合体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联合竞得苏钢集团挂牌出让的绿岸公司95%股权,绿岸公司名下的主要资产为位于苏州高新区苏通路北、苏钢路东的17块土地使用权。
展开全文
据当时公开报道显示,这场股权竞拍征集到30多家意向投资方,共有19家企业参与,经过了222轮竞价,吸引了绿地、保利、世茂、万科、招商等多家房企参与竞拍。
陆家嘴最终以总价85.25亿元(成交报价68.4亿元,债务16.85亿元)竞得苏州绿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5%的股权。
打败了一众实力房企的陆家嘴对本次竞拍成功也颇有信心。彼时集团公开表示,成功联合竞得苏州绿岸95%股权,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公司土地储备,拓展公司发展空间,“通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提升陆家嘴商业地产品牌影响力,增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
但陆家嘴大胆“走出去”的投资决策却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
2021年,坊间传出苏州绿岸意外发现项目的部分地块存在严重污染风险的消息,同时已向当地政府部门做了报告。
2022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的《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省移交的第六批信访事项办理情况》中提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苏州绿岸项目多处地块土壤中苯并芘、萘严重超标,不符合用地标准。
其中还提到,苏州高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专班,迅速开展工作,要求苏州绿岸公司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于今年6月底前,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案制定,并抓紧组织实施,后续视调查结果依法开展相关工作,其间,上述地块不得开展任何与土壤污染防治无关的活动。
同月,陆家嘴也发布公告表示17块土地中,现已开发其中8幅地块。并意外发现已建设教育设施的2号、13号地块及尚未开发的3号、4号地块均存在严重污染风险,土壤或地下水中诸多元素大幅超标,不符合该等地块原对应的规划用地标准,4幅地块面积合计约11.8万平方米,截至2021年末,该4幅地块累计工程投入金额约为4.5亿元。
公告指出,公司组织专门力量核查发现,在苏地2008-G-6号地块调规变性及出让过程中,不排除苏钢集团、环境检测机构等存在涉嫌一系列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等可能,导致存在严重污染的土地进入公开交易市场,并在挂牌转让苏州绿岸95%股权时隐瞒了相关信息。
索赔百亿能否成功?
法律人士:若土地污染鉴定造假,被告或面临三重风险
2023年,陆家嘴将有关涉事方告上法庭,11月4日其在公告中称法院已立案受理相关案件。
在有关案件背景中,陆家嘴表示2022年以来,公司及各方环境调查确定绿岸公司名下14块土地存在污染,且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远超苏钢集团挂牌出让时所披露的污染情况。同时,公司委托专业机构核查发现,在案涉土地的调规变性及出让过程中,各被告存在一系列违法违规、弄虚作假、不依法履职的侵权行为,共同导致了原告方受让存在严重污染的案涉土地。
陆家嘴请求判令被告一向原告承担赔偿人民币100.44亿元(后续发现或明确实际金额高于该金额时将增加诉讼请求或另案提起诉讼)的侵权责任;请求判令被告二、三、四、五就第1项诉讼请求承担连带责任;请求判令本案诉讼费由各被告共同承担。
这场索赔金额高达100亿元的官司迅速引起市场的热议。有业内人士据此估算,按照0.5%的费用缴纳,陆家嘴的诉讼费用便可能超5000万。
对于陆家嘴起诉大额索赔的原因,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向记者直言,主要是其对建设项目所在土地存在的污染问题可能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与法律责任,而此事件中的苏钢集团、鉴定机构等也会由此产生相应的法律风险、法律责任。
其进一步表示,就陆家嘴集团而言,根据目前的资料,其在案涉地块中建设规模大、项目类型多、资金投入更是不菲,而相关项目在建设、竣工、销售等各环节发现所在土地存在严重污染,建设暂停、竣工验收不合格、销售中止、整改修复、重新鉴定等都是陆家嘴集团正在或者后续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在这背后,仅在民事责任方面,就存在着和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和业主签订的购房合同等各类合同的违约风险。
那么陆家嘴索赔100亿元是否有概率胜诉?
王玉臣向记者表示,如果苏钢集团在出让时即对相关地块土地污染情况知情、有知情的义务但没有履行、知情但故意隐瞒等,不仅可能会对之前的合同效力产生影响,也会面临相应的违约责任,而对陆家嘴集团需要承担的损失等,陆家嘴集团也有权向苏钢集团进行追偿;另外如果鉴定机构对案涉土壤污染情况存在鉴定造假的情况,其同样面临法律风险及责任。
一是会涉及民事赔偿风险,并可能会与苏钢等主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二是会面临行政处罚的风险,可能会面临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撤销相应资质等行政处罚;三是如果情节严重,相关责任人员还可能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等刑事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而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律师周争锋同样告诉记者,如果调查后证实案涉土壤污染情况存在鉴定造假的情况,陆家嘴可能会胜诉。但本案最终有可能会调解。
当然,除了当下诉讼官司,这场案件后续更要拿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已开发地块如何处理等问题更值得关注。
“毒地”案背后的陆家嘴:
营收净利双降,去年净利润10.85亿
除了对案件本身的关注,该事件同样引起网友对陆家嘴经营情况的担忧。
截至11月8日,陆家嘴市值为447.6亿元,或由于案件影响巨大,公司当日股价下跌0.75%,报9.30元/股。
“赢了官司也收不回成本”“100亿索赔额度相当于市值的22%了”“是不是没钱开发了”针对该事件部分股民持负面态度,认为房地产下行周期下陆家嘴也面临经营困境;但也有部分网友持正面态度,“陆家嘴的态度还可以,发生这样的事情主动信息披露,投资者比较放心”“陆家嘴还算有良心,没有再出具一份假报告用来骗业主买房”。
对于该案件是否会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的问题,陆家嘴在11月4日的公告中提到,本案尚处于立案受理阶段,暂无法判断对公司本期或期后利润的影响。据有关媒体报道,陆家嘴董事长徐而进在11月6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专项工作小组正全力以赴开展处置、维权工作,推动相关责任方承担后续处置责任。
徐而进还在业绩会上强调,对于未来,公司将密切关注长三角市场情况,择机参与,继续积极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持续做强做优公司主业。
尽管公司对投资仍有信心,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数据方面来看,陆家嘴在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方面已连续出现双降的局面。据财报,2022年,陆家嘴实现营收117.62亿元,同比减少15.21%;净利润10.85亿元,同比下降74.84%;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57.75亿元,同比减少14.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37亿元,同比减少27.75%。
陆家嘴业绩下滑与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谷期不无关系。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7269亿元,同比下降9.1%;商品房销售面积848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5%。
“土地污染贬值,房地产市场下行,强行开发也无利可图。”有业内人士认为,本次案件浮出水面的主要原因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该案件的出现也引发了房地产业内对土地开发的新一轮讨论。“从业近20年,还没有见过类似因为土壤污染而有的百亿的退地的官司。”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表示,官司已经涉及两地政府,因此并不好处理。但“毒地”已经拖了7年之久,希望通过沪苏两地相关部门的协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则猜测,该案件中或还涉及造假腐败等内容,显然需要严查。“此事也说明,在房地产激进发展的一些年份,一些地块出让没有遵循规范,违规出让,进而产生了很多问题,对于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他进一步指出,行业需要对工业用地的安全性问题提高重视,企业应该对于一些有工业用地开发历史的要审慎,防范产生后遗症。
南都·湾财社记者 孙阳